原文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
宋人献玉
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2译文注释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于(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我)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让他返回了家乡。
注释
1、子罕:春秋末年宋国执政贵族乐喜的字;
2、示:给……看;
3、以为:认为
4、或:有人;
5、诸:“之于”的合音。“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
6、弗:不肯;
7、尔:你;
8、故:所以;
9、若:假如;
10、与:给;
11、人有其宝:各人保持有自己的宝物;
12、以……为:把……看作;
13、皆:都;
14、丧:失去;
15、献:进献,进贡;
16、玉人:从事玉石加工、雕琢的匠人;
17、怀:藏;
18、 稽首而告:献玉人跪拜着所述。 稽首,跪拜;
19.、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20.、置诸其里: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所。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住的地区;
21.、为之攻之:替献玉人雕琢好那块玉。
3启示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光明得多了。
道理: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翻译为: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宋国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
子罕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于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时,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为“司城”。
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位列六卿。
原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
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