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失败了,然而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他反抗强秦的壮烈行动,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反抗强权推翻黑暗统治而英勇斗争。
屈原被放逐了,但我们不能以功名论英雄,他热爱楚国的忠贞情操,千百年来鼓舞着无数爱国志士前仆后继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懈努力。
虽然柳永被朝廷抛弃了,然而我们不能以浮名论英雄,他扎根市井一心创作的人生,千百年来启发着无数有志之士排除万难成就一番事业而矢志拼搏。
我们应该以是否顺应历史大势顺应天意民心论英雄。
那么,我想说的是如果荆轲成功的刺秦难道他就是英雄吗?历史潮流晃晃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春秋战国历经500余年的战乱、割据。诸侯争霸、列国争雄。大秦帝国秦王嬴政雄才伟略上顺天意,下达民心励志一统河山消弭战祸顺应历史潮流。得道多助,天下归心。
而燕太子丹以一己之私,妄图列土分疆割据一隅。即便站在燕国的立场。太子丹当励精图治锐利革新,造福黎民安定社稷才是正途。对外合纵抗秦,对内变法图强。用贤才为相以良将统兵才是与强秦问鼎天下逐鹿中原才是英雄之举。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