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质作用角度来说高原的成因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是板块碰撞,地壳大面积隆起抬升形成,大部分的高原是这个原因形成的,比如中国的青藏高原,美国西部的大高原。
二是火山喷发,岩浆沿着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形成的高原,比如印度的德干高原。
三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高原,比如中国的黄土高原。
高原(Plateau)通常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
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是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国的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为南极冰雪高原。 高原最本质的特征是︰地势相对高差低而海拔相当高。高原分布甚广,连同所包围的盆地一起,大约共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5%。
举例子吧~
形成年代较短的高原一般比较平坦,而年代较长的则因长期受风化侵蚀,比较低矮,而看起来和山地一样.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端实际就是这种象山的高原,或称台地.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
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
“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
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次亚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
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
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
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
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
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形成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9个发展阶段
(1)震旦纪时期:青藏高原分为古冈瓦纳大陆与祁连海两个主体,古冈瓦纳大陆处于西边,即现在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一带,祁连海位处青藏高原东部,即现在的昆仑山脉与祁连山山脉一带;
(2)寒武纪到奥陶纪时期:古冈瓦纳大陆下沉,祁连海向其扩展,原特提斯洋范围大大收缩;
(3)奥陶纪到志留纪时期:古冈瓦纳大陆进一步下沉,祁连海逐渐消失,原祁连海位置抬升;
(4)泥盆纪到二叠纪:出现冈瓦纳古陆和中特提斯海洋及欧亚大陆,青藏高原中部再次下沉为海洋;
(5)二叠纪到三叠纪:原祁连海中部和东部一带再次上升为大陆,西部则下沉为深海,冈瓦纳古陆的浅海与其相连;
(6)侏罗纪:中特提斯海已抬升为陆地,海洋向西部和北部扩张,形成新特提斯;
(7)侏罗纪到白垩纪:新特提斯收缩,拉轨岗日首先隆起,南面形成小面积的海域;
(8)白垩纪到早第三纪:新特提斯全部闭合,欧亚大陆基本成型;
(9)第三纪:由于欧亚板块激烈碰撞,促使大规模的火山和地震的活动,使青藏高原的抬升急剧加剧.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其边缘的喜马拉雅山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但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并不是一开始就这
么高大的,据地质学家考证,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原来是一片大海,后来大陆板块碰撞抬升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并且这最高的高原和山脉在地质历史时代还
处在婴儿期,还会继续增高.
黄土高原的形成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
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
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壳运动,产生的各版块上升或下沉,从而形成地表各种形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