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关注度也是不断增加,而在众多的新能源车型中,纯电动汽车占据了半壁江山。以我国为例,截止到2019年6月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44万台,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据了约281万台。那么纯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是如何测量的呢?
其实纯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测算相当复杂,而消费者在汽车上所能看到的剩余电量显示,也只不过是一个估算值。根据剩余电量计算可以得知,当前时刻的SOC等于上一时刻的SOC,再加上电流和时间的累积量除以容量。这是通过对于放电电流和时间的积分,计算得到当前的SOC,而这也是最为常见的安时积分法。这种计算方式广泛用于手机、充电宝等电子产品。
但是纯电动汽车的行车路况较为复杂,比如说加速、低温等等都会影响电量。如果完全按照计算式进行测算,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纯电动汽车计算剩余电量的时候会引入电压这一个变量。电池在长时间静置后测量到的电压被称为开路电压OCV,OCV与SOC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将其绘制成OCV-SOC曲线,作为标尺,这条曲线在很多纯电动汽车身上得到了应用。
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电压会高低不等的变化,这样导致电池的输出功率不稳定。再加上那个目前很多纯电动汽车都搭载了能量回收系统,在能量回收系统起作用的情况下,功率甚至是能够成为负值。所以目前的纯电动汽车都是安时积分的算法与OCV-SOC算法相结合,这样更加能够贴近实际。
不过即便如此,新能源汽车所能显示的电量依然存在一定的误差。根据数据统计,目前纯电动汽车估算精度一般在5%以内,不过也有一些厂家将精度控制在了3%以内。但是不论如何,当纯电动汽车提醒要充电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进行充电,这样避免对动力电池造成一定影响。不知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