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为什么都要拿剑而不像古代欧洲国家里面的武士一样拿盾牌和重武器?

2025-04-29 12:37:0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武士并非完全不用盾牌,但我们却不容易见到武士用的原因有很多。

1、大盾使用过于局限,很多场合弊大于利;比如骑马用大盾,根本不可能。

2、中小盾的防护不如盔甲,原因多样,比如日本的制盾工艺没有发展传承;

3、配合武士刀进行持盾攻击时很容易产生死角,而日本匮乏这方面的传承。包括香取神道流等多种传承在内,都没有长久有效的见载。所以到了后期,盾更多作为一种赏赐存在。类似中国的青铜器……

4、武士的攻击主要依赖于刀,技能以劈斩为主,所以放弃使用盾牌可以保证更加犀利的双手攻击。

5、大铠很重,并且很不灵活。某种意义上很近似欧洲的骑士盔甲[注1]。

6、盾牌是拿来格挡用的,但在进攻过程中会被乱石/弓矢射中,增加更多重量和障碍。仅以武士刀长度而言,和弓箭的长度是极为相似的,这很容易妨碍到旁边一共进攻的人。

7、在火縄铳出现后,粗陋的盾牌已经毫无意义。但制铁工艺和材料又折磨着日本的工匠。所以这很难让他们制作一面铁盾出来。而铜……中国很缺铜,比起做盾牌,卖矿石其实更划算。

8、断档的日本史,关于青铜器铸造工艺,日本似乎并未彻底掌握过大型铸造,仅限于刀剑枪矛和青铜镜等小型铸造。所以如果铜盾没有被发展,那么金属盾就必然不会被发展。最后只能局限在其他材料上,而这些材料,很难防得住投矛标枪或者大型石弹,反而可能增加暴露可能。

9、作战方式上,日本不存在太多野战经验,包括战国时期,足轻更多时间内像是打酱油,虽然并不是没有大规模作战的经验,但仔细追溯却不难发现更像是小范围内的战团捉对。所以冲阵厮杀更多的依赖于那些可靠的直属部下,这类似于我国明代的家兵。其他时间更依赖于营寨的攻守易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竹束(竹把)作为遮挡物,远比盾牌更为有效。简单理解就是几个足轻举着面墙……[注2]

10、对于骑兵的防御上,枪林的作用要好于盾牌。而弓箭……就战国时期的弓箭密度和批次来说,日本那种大斗笠已经很够用了。

注1:我无法提供一个直观的数字,因为大铠和当世具足什么的各有不同。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机会尝试一下京剧中武生用的披挂,在九十年代以前,我接触过的全套武生的行头据称约是八十斤,算上手里的木头武器在内,而大铠或具足只会比这个更重。如果从马上掉下来……不扔掉盾牌恐怕很难起身。而起身后再弯腰去捡又不现实,类似如中国的武将在明清时期在内也多是如此,虽然并未完全放弃,但倚重上也有所不同,一些照片中可以看到,清代武将全套披挂中不存在盾牌(如苏元春照)。

回答2:

日本武士拿的是武士刀,不是剑,受到唐朝唐刀的影响,刀的特性是劈砍,日本人习惯双手拿刀劈砍,不是说没有盾牌,只是很少,而且用的很多都是木盾牌,亚洲人体型较小,为了灵活,有句话说的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