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黄帝陵是每年都要举行吗?有何意义?

2025-02-26 04:13:0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每年都要举行。帝陵祭祀是华夏子孙流行几千年的最严肃庄重的最大传统民俗及国家行为,黄帝陵祭典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式和祀典礼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自2004年开始,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新落成的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清明公祭黄帝陵活动无论从规模上、规格上,还是内容上、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意义:每年的清明公祭典礼,都有国家领导人和中央国家有关部委、兄弟省市区代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人华侨代表万余人参加。

黄帝陵祭典活动实现了与对台工作相结合,与弘扬中华文化相结合,与团结、凝聚海外同胞相结合,突出了民族认同、国家统一、文明传承、自强创新的主题,昭示了中华民族同根共祖、复兴发展的理念。

扩展资料: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代中国人,认为只有祭祀和打仗是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功利性活动,都与当时的祭祀有密切的联系。《国语·鲁语上》“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故而,慎终追远就成为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有的传统。

祭天地,袛宗庙,祀祖先,拜鬼神,朝四方,各种祭祀,样式百般,并由此衍生蔚为大观的祭祀文化。而由祭祀文化又衍生出更为宏大的礼乐文明,也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干。

黄帝,带领华夏民族的先民们开辟洪荒,肇启鸿蒙,开启了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先河,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更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肇创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黄帝陵

回答2:

重视祭祀礼仪蕴涵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古代绵延不绝,形成了悠久的传统,这种具有人文精神的祭祀原则到后来一直延续下来,也可以说是后人祭祀黄帝的精神基础.我们也可以说“黄帝”概念包含着丰富的中华人文精神内涵,黄帝祭祀也是如此.黄帝之所以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后人的祭祀,与黄帝时代所取得的巨大文明成就有密切关系,与黄帝时代中华先民们所立的大功大德紧密相连.黄帝时代开始驯养和使用牛马,发明了车、船,学会了打井、养蚕和缫丝,在战争中开始使用铜制兵器;发明了文字,制造了历法和甲子,发展了原始农业,美术、音乐和舞蹈创作也繁荣起来;创制冠冕衣裳,开始设区治民,在制度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推崇黄帝,充分肯定黄帝时代在中华文明开创史上的地位.

回答3:

黄帝陵祭祀是华夏子孙流行几千年的最严肃庄重的最大传统民俗及国家行为;不是想将日期定在什么时候都行的。每年清明是公祀和私祭的固定时间,其它私祭是随人心意的,没有固定时间。。
黄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陵和炎帝陵被称为“中华第一陵”“神洲第一陵 ”。千百年来,到炎黄陵拜谒祭陵的人络绎不绝,黄帝陵、炎帝陵已成华夏儿女寻根认祖的圣地。
  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大规模的祭祖仪式每年共有两次。一次是清明节时的国家公祭;另一次是重阳节时的民间祭祖。祭祀黄帝陵、炎帝陵已成为炎黄子孙举办的盛大文化活动。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拜祭炎黄陵就是祭拜我们的祖先,就是要懂得自己的根在那里,要知道我们的历史,崇尚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回答4:

回答5:

答:炎帝和黄帝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我们要认祖归宗,知道我们的历史,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