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疆早穿棉袄午穿纱?

2025-03-31 22:27:1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意思是早晚和中午的温差大。

新疆地区地表多为砂石和干泥土,比热容较小,因此在早晨和晚上,冰冷的地表把太阳的热量大量并快速地吸收,使气温较冷。而到了中午,太阳放出的热量开始减小时,地表就马上开始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出现一天之中气温变化巨大的现象。

扩展资料:

新疆地理环境

1、位置

新疆地处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中国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总面积163.1585万平方公里,边界线长度5000多千米。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为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县。

2、地形

新疆地形喻称“三山夹两盆”。北部为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人们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哈密、吐鲁番盆地为东疆。

新疆的吐鲁番艾丁湖是中国的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新疆最高点乔戈里峰位于克什米尔边境上,海拔8611米。新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纬46度16.8分,东经86度40.2分)是陆地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直线距离最近的海岸线有2648千米。

3、气候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由此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新疆多年平均降水总量2544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量832.7亿立方米。新疆人均水资源量4000立方米,为中国人均的2倍;但是,单位面积产水量仅为每平方公里5.3万立方米,列中国倒数第3位。

新疆早晚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多达2500~3500小时)。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2017年6月15日“火洲”吐鲁番火焰山景区内的“定海神针”显示当地的温度达70℃。

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疆

人民网:生态专家:新疆水资源利用已近极限

人民网:新疆吐鲁番高温达45℃ 火焰山“定海神针”达70℃

回答2:

原因:新疆昼夜温差大。

因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新疆地区,空气中的水汽少,云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温度高;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散热快,温度低。所以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那么大。

扩展资料

新疆气候特点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性气候,光热资源充足,日照时数达2550--3500h,无霜期长达180--220d,年平均气温9--12℃,降水量稀少,且84.3%降浇在区,平原区北疆约100--200mm,南疆为16--85mm,而蒸发量则相反,北疆为1500--2300mm,南疆2100--3400mm。

因此,早晚温差大,地表干旱的缘故。沙土地比热容要远远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越靠近海洋,温差越小。也是新疆温差大的原因了。因为新疆大部分面积被沙漠覆盖,沙漠里的沙子比热比较小,通俗一点说就是沙子吸热很快,但是散热也很快,所以造成沙漠的昼夜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新疆

回答3:

这是一道关于物质的比热容的物理简答题。 分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意思是早晚和中午的温差大。说明地表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小,所以这种现象发生在地表物质为比热容较小的物质的地区(如砂石或干泥土),即内陆地区。 答题:这种情况多发于内陆地区,由于内陆地区地表多为砂石和干泥土,比热容较小,因此在早晨和晚上,冰冷的地表把太阳的热量大量并快速地吸收,使气温较冷。而到了中午,太阳放出的热量开始减小时,地表就马上开始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出现了“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情形。

回答4:

沙漠因为主要的传热介质是沙子,沙子的比热不像海水那样大,因此吸收很少的热量,温度变化就非常大,也就是说,沙子的比热非常小,早晨温度低,而沙子容易变温度,不能含蓄热量,储存很少的热量,因此,气温一旦降低,沙子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很差,也就放不出多少热量来,因此人们早上要穿棉袄。而到了中午,太阳的辐射上来了,而沙子吸收很少的热量就会变化一度,然后稍微热量,沙子的热量变化就非常大,因此整体气温就很高了,中午穿纱。

回答5:

因为昼夜温差太大,白天太阳暴晒,沙化的土地吸收太多热量,导致气温很高,晚上沙石中的热量又保留不住,流失很快,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将近早晨的那段时间是最冷的,所以早穿棉袄午穿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