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银矿赋矿地层及其含矿性概况
中国银矿床在地层中的分布从太古宇到新生界都有,但差异较大,太古宇和新生界各占2%和3%,元古宇最多,占30%,上古生界次之,占29%。其分配比例见表9-10,按地层分,以泥盆系最多,依次是中元古界、石炭系、上元古界,再次是三叠系、侏罗系、寒武系。按赋矿岩性分,则碳酸盐岩最多,占43.5%,变质岩次之,占20.5%,其他依次为细碎屑岩、陆相火山岩、粗碎屑岩和海相火山岩,他们各占11.5%、10.4%、9%、7%(见图9-11,图9-12)。
图9-11 各时代地层赋存银矿床百分比
图9-12 各类岩石赋存银矿床百分比
表9-10 各时代地层赋矿矿床比例
在对中国地层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统计分析中,银的资料很少,如胡云中研究员在系统研究桂北和三江地区地层元素地球化学时,测定元素35种,但缺银;研究较多的粤北、湘南地区,对一些地层的银含量,各家的统计数值差异较大;很多地方更缺乏区域性的综合统计资料,只有部分矿区周围的分析数值,故对有些成矿区带采取了分段组合形式(表9-11)。
总的看来,银丰度值较高的成矿带是南岭成矿带和燕辽成矿带,成矿区则以赣东北成矿区(银的品位为0.32g/t)、湘南粤北成矿区和辽东成矿区(鞍山群银的品位为0.3g/t,辽河群银的品位为0.3~0.63g/t)。
近矿围岩与远矿围岩地层中银丰度存在很大差异,多数是近矿围岩地层丰度高。如呷村矿区、夏寨矿区、厚婆坳矿区,近矿围岩银含量比远矿地层银丰度差别近一个数量级(表9-12)。也有少数矿区围岩中银含量比外围同类岩石低的,如河南皇城山矿床。
表9-12 若干矿床近矿围岩与远矿围岩银含量比(g/t)
表9-11 中国部分成矿(区)带地层银丰度(wB)单位:10-6;Au为10-9
续表
2.中国银矿的主要赋矿层和矿源层
中国古生代造山带的赋矿层位主要是寒武系、奥陶系和泥盆系,以海相火山沉积和喷气沉积矿床为主。中国地台区地层呈三层结构,下部是变质基底结构,中部是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赋矿层,上部是以陆相碎屑沉积和火山喷溢沉积为主的赋矿层。
华北地台太古宙地层属结晶基底,以产绿岩带金矿为主,叠加有受燕山期岩浆活动影响活化而形成的金银矿床,太古宙地层银的丰度较低,赋存其中的银矿不多。元古宙地层中的变质岩和碳酸盐岩,也含有大量火山沉积和热水沉积岩层,银丰度普遍较高,其中既产有同生沉积伴生银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也赋存有后生大型独立和共生银矿床,如破山、银洞沟等矿床。同位素等研究表明,元古宙地层是主要的赋矿层和矿源层。
中国银矿床为什么半数之多赋存在碳酸盐岩中呢?原因有二,一是岩石性质好,碳酸盐岩岩石化学活泼性强,物性易碎裂,华北地台元古宙大理岩成分杂,多含硅质、镁质、锰质及叠层石和有机质,是吸附和沉淀银的有利成分。华北地台寒武系和奥陶系也以碳酸盐岩为主,但与元古宙地层比,层位居上,厚度较薄,从深部上升的矿质首先要经过元古宙地层,残余矿质或许在到达寒武奥陶系时已是强弩之末了,有此地利之差,就造成了成矿几率之别。加以华北地台北缘冀北、辽西、辽东地区,元古宙又是裂陷区,碳酸盐岩地层厚;也是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强烈活化区,成矿条件就更好了。扬子地台西缘康滇黔地区,从新元古界到石炭二叠系,都有碳酸盐地层,依次由西向东展布,岩层由厚趋薄,矿化由强变弱。康滇地轴上,震旦系碳酸盐岩层最厚,分布最广,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也最强。地轴上震旦系中赋存的银铅锌矿床也最多,寒武系次之,也符合华北地台上所具有的层位条件和原因,仅岩浆热液活动因素不同。
江南古陆和华夏古陆上的元古宙地层,以火山物质为主,银丰度高,双桥山群Ag品位为0.055~0.22g/t;陈蔡群Ag品位为0.125g/t;云开群Ag品位为0.154~0.944g/t(潘家永等,1996),是重要的赋矿层和矿源层。产于陈蔡群中的银矿床有银坑山、罗山,赋存在建瓯群中的有水吉、梅仙矿床,赋存在双桥山群中的有虎家尖、乐华等,产于云开群中的有庞西洞、金山、中苏等。赋存于震旦系中的矿床就更多了。
寒武系是华南加里东造山系的基底地层,云开地区变质程度达高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其他地区也多为片岩、板岩、千枚岩夹大理岩,回返前属深海—半深海沉积,银丰度普遍较高,从滇东南经两广到赣南连续分布,赋存有白牛厂、南当厂、凤凰山、镇龙山、煤垅、焦里、蛤湖等许多独立大中型银矿,寒武系是南方一个很重要的赋矿层位,也是其上部层位中所赋存银矿床的一个矿源层。
华南加里东运动后,湘南、粤北和广西中泥盆世时,碳酸盐岩广布,在古陆边缘形成了一些沉积型铅锌矿层,其他地区的碳酸盐岩地层,也处于华北地台元古宇、康滇地区震旦系的有利层位,形成了许多夕卡岩型和热液型AgPb Zn矿床。但华南地区与上述两地又有差异,就是石炭二叠系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赋矿层,赋存有黄沙坪、宝山、大坊、水口山等许多共生银的有色金属矿床。长江中下游和浙西建德赋存于石炭二叠系中的层状夕卡岩矿体,现在许多人认为其原是喷气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层经改造而成层状夕卡岩。湘南宝山矿区,也发现了喷气沉积硅质岩(陈振强等,1998)。看来当时沿江南古陆由湘南经江西(东乡、永平)过浙西(建德)到皖南赣北都存在类似成矿作用,故也是一个有利的矿源层和赋矿层位。
通过上面分析,归纳华北地台北缘元古宇和康滇地轴震旦系后认为,南岭地区泥盆系碳酸盐岩赋存铅锌银矿床最好的有利因素有四:一是区位优势;二是层位优势;三是岩性优势;四是厚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