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与县是同一个行政级别,旗是内蒙古特有的县级行政区。至于为什么不改叫县,这与蒙古的盟旗制度有关。而现在的旗,只是个称谓。
1、相关称谓不同。内蒙古地区的地县级单位,不像其他省市自治区称之为“地区”、“县”等,也不像其他民族自治地方称之为“自治州”、“自治县”,而称为“盟”、“旗”和“自治旗”。这些行政区名称源自清朝时期的“蒙旗制度”。
2、历史根源不同。盟旗制度从清朝初年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候。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民族自决权得以实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内蒙古的行政区划进行了重新的调整,虽延用了原有盟旗名称,但与旧的盟旗制度完全不同,特别是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盟旗成的自己当家作主的行政机构。
而其他诸省份也很多沿用了旧有的县市划分,少数民族自治区域也有“自治州”、“自治县”的称谓。
3、主体民族不同。内蒙古的主体民族以蒙古族为主,旗的称呼更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利于民族团结,保证民族的文化。而其他诸省份亦是这个道理,例如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内陆省份。
扩展资料:
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天命九年(1624)后金统治者对归附的蒙古部众,按八旗组织原则在其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编制旗分,后复以此办法陆续安置归附的蒙古诸部。
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蒙古返归中国后,全蒙古部众悉数被纳入盟旗体制。此制自初置至完备,历时一百四十多年。
旗(蒙语:хошуу)是清廷设在蒙古地区的行政、军事单位,也是清朝皇帝赐给旗内各级封建主的世袭领地。旗是经过编织佐领,安置属民,分给牧地,划定旗界,任命札萨克形成的。
任命札萨克时,不但要考虑在部内的影响及地位,而且还要考虑对清廷是否忠顺有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蒙古
百度百科-盟旗制度
一、没有区别,旗与县是同一个行政级别,因为咱们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旗是内蒙古特有的县级行政区。
二、内蒙古实行的盟旗制度为清政府时期指定,这样取消了蒙古固有的部落制度,限制迁移,以便于控制 ,沿袭至今,所以在今天旗相当于“县”,其首长是“札萨克总管”相当于“县长”。
三、旗的存在是按照中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1949年的《共同纲领》,对区内具备自治条件的其他少数民族实行自治,是进一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内容。这一措施,既尊重和保障了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又坚持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扩展资料
截至2017年底,内蒙古自治区辖9个地级市、3个盟(合计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合计10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内蒙古的盟旗制度源于清朝,兼有行政区划与部落的含义现在内蒙古的盟只是行政区划的概念,相当于其它省区的地级市、地区,旗则相当于其它省区的县级市、县。近年来有“盟”的已经改为地级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内蒙古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网友之前就有问过。现结合网友们的复述,简单说一下旗与县的区别。从行政级别上讲,旗与县是相同的,旗是内蒙古特有的县级行政区。至于为什么不改叫县,这与蒙古族历史上的盟旗制度有关。至于现在的旗,也只是个称谓而已。
扩展资料:
一、相关称谓不同
内蒙古地区的地县级单位,不像其他省市自治区称之为“地区”、“县”等,也不像其他民族自治地方称之为“自治州”、“自治县”,而称为“盟”、“旗”和“自治旗”。这些行政区名称源自清朝时期的“蒙旗制度”。
二、历史根源不同
盟旗制度从清朝初年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候。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民族自决权得以实现。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内蒙古的行政区划进行了重新的调整,虽延用了原有盟旗名称,但与旧的盟旗制度完全不同,特别是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盟旗成的自己当家作主的行政机构。而其他诸省份也很多沿用了旧有的县市划分,少数民族自治区域也有“自治州”、“自治县”的称谓。
三、主体民族不同
内蒙古的主体民族以蒙古族为主,旗的称呼更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利于民族团结,保证民族的文化。而其他诸省份亦是这个道理,例如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内陆省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旗
旗与县是同一个行政级别,旗是内蒙古特有的县级行政区。至于为什么不改叫县,这与蒙古的盟旗制度有关。而现在的旗,只是个称谓。
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实行了盟旗制度。
旗为军事、行政合一单位,由清中央就旗内王公中任命札萨克为其长,可以世袭;其职权为战时动员本旗兵丁出战,平时总揽本旗行政、司法、税收等项事务;下设协理台吉(tosalaki taiji,札萨克之副职)、管旗章京(hoigugijahiroki-janggi,次于台吉之管旗官)等僚属,协助札萨克治事。旗以下置佐(或称“箭”,蒙古语为“苏木”som),设佐领。佐原为基本军事单位,后逐渐成为旗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佐领不仅领本佐兵丁,还办理清册、收税、征夫等事。佐的多少标志着一旗的兵力状况。原则上,佐由一百五十名壮丁组成,但实际上有增有减。凡年在十八岁至六十岁之间的蒙古男丁,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内札萨克建旗少而置佐多,外札萨克建旗多而置佐少,有的旗甚至只置一佐。
盟为旗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每盟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原由盟内各旗札萨克在会盟时推举,后改由理藩院就盟内各旗札萨克中签请皇帝派人兼摄。喀尔喀蒙古各盟是在部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部长又是盟长。盟并非一级行政机构,盟长的主要任务是充当三年一次的会盟召集人,履行比丁、练兵、清查钱谷、审理重大刑名案件等职责,但无发兵权,不能直接干涉各旗内部事务,也无权向各旗发布命令,只是对盟内各旗札萨克实行监督,有责任随时告发札萨克的不法或叛逆行为。厄鲁特蒙古各盟则不设盟长,其盟务由该管地区将军或办事大臣直接掌管。
盟旗制度使蒙古族人民不能越旗游牧、耕种及往来、婚嫁。内、外札萨克之间,特别是蒙、汉人民之间的接触更在禁止之列。此制除在明代封建主长期内讧之后,对稳定蒙古社会秩序起过一定作用外,基本上妨碍了蒙古族的进步和发展。1949年后,盟旗制度已彻底废除,仅保留盟旗称谓。盟相当于专区,旗相当于县。
内蒙古是自治区,为是么非要叫县呢?